商业洞见

第7期:规模化创新

被颠覆不是企业衰落的原因,成长不足才是。一个持续成长的企业,比如谷歌,必须能够持续不断地、进行规模化的创新。然而,外部变化持续加速,不确定性持续上升,对大多数没能像谷歌那样踏上早一班数字化班车的企业,要做规模化创新却困难重重。到底怎样才是一个数字化企业?中短期目标与长期愿景之间如何协同?持续创新的基石有哪些?规模化创新的管理策略是什么?如何做好动态投资管理?

数字化转型改变了什么?

在人人都在呐喊数字化转型的当下,我们有必要明确什么是数字化企业,数字化企业具有什么样的关键特征,打造数字化企业的关键支柱是什么。

谈谈企业的规模化创新 

企业领导者面临跟以前不同的挑战,突破现有格局不再是偶尔为之的思考,而是成了日常。在总结了Thoughtworks国内外的各种案例后,我们从流程创新、体验创新和模式创新三个层面,尝试给出企业规模化创新的管理框架和要素,以及如何应用这个框架构建体系化创新的新常态。

以愿景与目标驱动,让创新无处不在

在一个有高度不确定性的复杂环境中,有效指挥所有成员以对组织最有利的方式行动、并可能做出最正确决定的首要原则,是“使命原则(The Principle of Mission)”。这也是企业实现规模化创新的原则之一。为此,我们需要一种可操作的新“体制”来规划和落地业务战略,使得组织各层级在一致的目标下有自主性可立即行动。

数字化创新中的设计

数字化创新领域的核心在于设计,而设计的难点在于深入发掘用户的潜在需求,及更广泛的人员协作。在这个领域有什么方法和实践呢?

传统企业数字创新难题

在接触了十几个中国和美国大型传统企业的数字转型工作后,我们发现,传统企业数字创新的关键在于创新是否能够深入到核心业务中,做长期的、高复杂度的、跨部门的大规模创新。而脱离核心业务、企图用文化隔离进行保护,则绝无成功的可能。

重新思考颠覆式创新

20年前,颠覆式创新(Disruptive Innovation)在《创新者的窘境》一书被提出,此后一直成为科技界从业者津津乐道的概念。20年后,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颠覆式创新理论,是否依然有效?那些被津津乐道的「颠覆、或被颠覆」是否夸大其词?创新的蛮荒时代过后,让我们回到经营的本质,不盲从,透过经济学原理,我们一起来深度思考创新的真正意涵。

实时战略与动态投资决策

新的机会是不断浮现出来的,任何解决方案都有失败的可能。过度的投资本身就是创新的敌人。企业必须要建立一种更加动态、灵活的投资组合管理方法,来支持进行实验性、快速迭代式的创新过程,以此应对不确定性,成就“以客户为中心、高响应力”的数字化企业。

是什么在扼杀你的创新文化?

数字化创新不仅仅需要技术和人才,也需要创新文化。创新文化是组织持续创新、规模化创新的必需土壤。从组织中常见的扼杀创新文化的“七宗罪”,来一起反思构建组织创新文化的正确姿势。

第6期:转型与平台战略

我们已经身处在巨变之中。第四次工业革命,让科技成为企业的战略核心。放眼走在这场潮流前端的企业如亚马逊、海尔和华为等,我们发现在其快速响应力、持续进行复杂创新的背后,是一整套的支撑平台——顾客触点平台全方位洞察顾客所需、资源服务化平台快速供给数字化服务、数据自服务平台支持基于数据的决策、实验测量平台赋能受控创新实验。这样的平台帮助企业构建了强大的“生态圈”。

第四次工业革命:挑战,机遇与实践(上)

商业与科技之间的关系正面临着一场变革。这次变革的浪潮,将迫使企业各部门必须以前所未有地方式紧密合作。有备而来也好,随波逐流也罢,挑战已经不由分说地摆在眼前。接下来,我们从三个方面对这场转型进行解读:潜在的市场变化,随之萌生的机遇,以及构建企业敏捷能力的实践方法。

第四次工业革命:挑战,机遇与实践(下)

上篇我们谈到第四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市场变化,以及新的机遇,这篇我们来谈谈“以科技为核心”所需的关键举措。

从海尔模式看数字化平台

探讨海尔“人单合一”管理模式的已经有很多。那如果要变革成这样一种管理模式,需要什么样的数字化能力,什么样的数字化平台支撑呢?文中的思考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

数字化转型与平台战略

放眼数字化潮流前端的企业如亚马逊、海尔和华为等,我们发现在其快速响应力的背后,是一整套的支撑平台——顾客触点平台全方位洞察顾客所需、资源服务化平台快速供给数字化服务、数据自服务平台支持基于数据的决策、实验测量平台赋能受控创新实验。这样的平台帮助企业构建了强大的“生态圈”。本文为你解析这平台到底包含什么。

企业竞争力的双引擎:数字化与敏捷

企业的成功既需要数字化也需要敏捷化。数字化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敏捷激发热情与创新。数字化和敏捷化是天生一对,不能只选其中一个。数字化、敏捷化如何评估?如何才能更加数字化、敏捷化?

数字化转型之路——构建顾客网络

数字时代传统企业为了能够在未来存活,必须进行数字化转型,因为未来所有组织都将是数字化组织。本文把焦点放在决定组织存亡的顾客领域,对比模拟时代和数字时代顾客和组织之间关系的差异,在数字时代组织面对的不再是一个大规模市场,而是一个动态顾客网络。

数字化转型之路:打造竞合平台

对比模拟时代和数字时代的组织,我们会发现数字时代的顶级组织,采用了平台模式。究竟什么是平台模式,平台模式的关键核心点是什么?如何构建或转型为平台模式?在不同阶段,平台需要具备什么特点?实施路径是什么?

组织变革的七个陷阱

在帮助组织实施转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典型的反模式,本文将这些反模式结合真实案例进行总结分享,帮助大家进行识别并避免。

第5期:组织运营变革

科技即商业已经变成现实。创新技术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颠覆着企业的市场环境。这似乎是一个科技狂欢的时代,却给我们的企业管理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数字化变革渗透到了组织的方方面面,是一项包括行政、财务、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研发、业务的综合工程。新的领导力法则是什么?预算决策体制怎么建立?绩效考核如何转型?组织结构如何调整?敏捷转型如何扩广?到底如何打造自己的创新引擎?政府机构如何应对科技变革挑战?让我们一一看来。

领导力篇

数字时代领导力白皮书:“数字时代的领航人:胆识型领导者”

这份白皮书揭示了数字时代,卓越领导者所具有的共同特质:思路开阔、敢说敢做、热情拥抱技术创新。他们强烈支持所在行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积极应用新技术为企业创造价值,敢于承担风险并不断在失败中学习。其中这些领导者的经历和故事特别能让人产生共鸣。

快鱼法则:数字时代的领导力

数字化时代,企业的成功依赖于胆识领导者,以及清扫内部转型障碍的决心。行业模式迅速更迭,若不跻身浪潮之巅,就将被浪潮吞没。释放技术人员潜能、客户参与、尽早发布频繁更新、终结IT部门、快速实验的心态和文化,对组织来说,是一次大的变迁、彻底的转型。这个转型是艰难的,需要持续性的改变,以及最重要的——领导者推动变革的激情。

组织结构篇

面向变化的组织

科技狂欢的时代,市场响应力是决胜法宝,小型化、微型化的组织结构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很多企业争相效仿Google扁平的小团队集群组织结构,却发现组织反而越来越低效。结合企业服务化转型的案例,文中给出小型化组织治理的三条基本原则:组织原则——对齐业务;管理原则——适应不确定性;合作原则——简化集成关系。

财务预算篇

转型企业投资管理白皮书:在创新的EDGE上共舞

EDGE(价值驱动的投资组合管理),是一个数字化转型企业的投资决策框架。对于希望摆脱传统投资预算管理方法的企业各层投资管理部门来说,它能够更清晰地逐层分解战略愿景,使组织的各个层面在目标上对齐统一,基于业务成效来确定投资优先级,并根据持续反馈来调整投资策略。国内外的多家能源、零售、通信、金融企业已经在采纳EDGE来进行数字化投资组合的管理,以将企业投资组合做到价值最大化,通过改变投资资金的组合来实施新的战略,降低企业整体转型的风险。

管理仍然重要,不过需要重新定义

在传统的理念下,大量宝贵资源被耗费在制定长期目标、验证假设、做预测、算资源等任务中,很多管理人员每天头疼于创建各种预测汇报文档,有价值的想法却没有空间实施。超越预算是个新的管理模式,把传统预算管理包含的定目标、做预测和分配资源三件事拆解,根据实际业务进展和需求来安排,形成方向性和节奏性的管理机制。“钱敏捷了,才能真正敏捷”。这是海尔集团CEO张瑞敏先生,从海尔的人单合一模式看企业如何进行财务预算变革,也是为黄邦伟博士译书《实施超越预算》做的序。

创新文化篇

传统金融,是时候升级你的创新引擎了!

去年在新加坡,见识了无数家金融企业筹建自己的创新孵化器;北美欧洲也是不计其数,几乎家家银行都在筹建“创新实验室”、“创新孵化器”。但有了这些,就代表有创新能力吗?可以持续实现进行创业最终促成成功转型吗?未必。创新的引擎除了创新的方法和技术能力之外,还需要管理层面的创新投资组合的管理机制、能力的规模化扩展、培育创新的文化、把组织变成互联互通的创新星座,才能真正做到持续、规模化创新。

新加坡政府的数字化之路

在这个信息量巨大、环境多变的时代,数字化技术也迫使政府不得不进行变革。政府的效率、做生意的难易度、居民的生活质量,很大程度取决于政府为居民、企业提供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新加坡政务之所以能高效运转并取得一系列瞩目的成绩,科学技术是关键要素之一。新加坡政府的敏捷和开放的理念、采纳新技术进行变革的举措,对于我们来说有着不一样的借鉴意义。

敏捷转型篇

2017中国企业敏捷实施调查:总结与反思

实施敏捷不是为了时尚,而是一个生存的根本动作。没有敏捷,就难以执行任何其他战略举措,比如数字化转型。Thoughtworks在2017年6月至7月期间进行了一项针对中国企业的敏捷实施调查,总结了大家的实践经验和落地措施,比如需要克服需求和架构、笨重的流程、以及企业文化的挑战;通常都是先实施团队级的敏捷,然后端到端交付敏捷,最终实现企业级敏捷;采取简化流程、投入自动化、确保领导参与、建立改进目标、让组织文化和绩效管理更符合敏捷理念等措施。

组织转型,10件你必须知道的事

当今,世界上大多数组织正在经历一个重要的、史无前例的重组。作为组织中转型的开创者,面临着未知、艰险和迷茫。虽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统一路径,但在实践中总结出的这10条实操技巧,比如“从工作可视化做起”、“转型团队不能脱离一线”、“必须要领导层全力支持”、“转型过程本身也要敏捷”等,落地性非常强,可以让你的转型旅程少走些弯路。

第4期:智能时代

科技正引领着我们从数字时代进入后数字时代,或者说,智能时代

演进中的交互、增强人类效能、平台的兴起、安全和机器人的崛起这五个宏观板块的变迁对现行商业生态产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企业不能回避,但也难以预测,建设反脆弱的科技平台已经是当务之急。《迁移中的企业科技新范式》给出指引,如何利用DPS(数字平台战略)建立企业反脆弱平台。

在技术引导的新一轮颠覆性浪潮中,各大企业正运用智能赋权来进行战略布局。智能赋权能够结合运用最优化、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数据和技术,用机器智能增强人类智能。了解智能赋权的前景和现实,根据企业自身的数据策略,利用智能赋权来实现企业转型,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请看《智能赋权——技术引领的新一轮颠覆浪潮》

在本轮xR(AR、VR、MR)热潮中,2016无疑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各大厂商纷纷凭借多年技术积累向市场“交出了作业”,然而目前绝大多数出品方仍然处于试水阶段,市场缺少可供落地的应用。服务化产品是VR的主要应用方向之一,《微情境(Micro-Situation)——VR服务化产品之路》一文提出了“微情境”,就是希望在现有技术仍存在一定制约的情况下,帮助更多团队优先致力于研发面向大众的VR服务化产品,使这项“黑科技”能真正深入市场。

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以微信、Facebook、Slack等为代表的消息平台和以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图像识别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改变我们对移动应用的认知。移动应用开始以一种全新的产品形态出现在我们面前,改变着企业通过移动设备来连接用户的方式。《智能时代的移动应用》带领我们思考如何拥抱新的移动应用形态,保持企业竞争力。

最近几年,深度学习备受关注,几乎2016年的每一项人工智能成就背后,都能看到深度学习的影子。数据的获取、存储和计算能力的增强、算法的进步等因素综合起来促生了深度学习技术的崛起。深度学习将如何影响企业发展和商业生态?是否真如传闻那样带来新的商业危机?《洗白“黑科技”深度学习》以科学的态度来解析深度学习的过去和未来。

IoT(物联网)是一个由来已久的科技趋势,以往它只是一个流行的概念词,缺少实际的案例支撑。但是随着智能科技的成熟,硬件设备有可能作为人工智能的数据源泉和执行载体,《IoT与智能时代》结合实际案例,解析IoT技术如何智能地帮助企业提升运营效率,提供优质的客户服务体验。

下载全文PDF电子书

【第3期:金融科技】

2015年是互联网金融监管元年,自此政策猛然收紧,风口关闭。正当互联网金融这股洪荒之力无处宣泄之时,FinTech这个泊来的词汇,来地恰逢其时,给互联网金融一个新契机。

我们认为,FinTech的实质在于, “用科技的力量,更好、更快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创新的技术,在体验和渠道、支付和交易、风控和安全、计算资源和算法模型四个维度革新了或者正在革新着金融服务。《Thoughtworks金融科技雷达——金融科技趋势前瞻》尝试来分析这些领域的创新技术,并探讨这些技术的市场成熟化发展态势。

金融业总是危机不断。富国银行几乎是全球零售银行争相学习的典范,近来却爆发了虚假账户丑闻。金融科技的高歌猛唱,更是让金融机构感觉四面楚歌。但总有些商业本质规律是不变的。虽然未来未可知,瑞典商业银行的分权赋权管理理念、历史变迁还是能给我们带来启发。《向左,向右?银行治理的反思》一起来回顾历史故事,反思银行治理的理念。

伴随着以太坊(Ethereum)重新定义区块链应用场景、R3、金链盟等的成立,可信可控云计算、终端安全存户等技术的演进,区块链应用步伐大大加快。《区块链之问——产业应用的机遇和挑战》从区块链技术的源头,深入剖析其产业化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以客户为中心建立忠诚体系、打造产品闭环、进行生态创新,对于转型企业来说,似乎人人皆知,但仅有星巴克这样的企业将其做到极致。《星巴克数字忠诚15年》带领我们回顾过去的15年,星巴克如何一步步打造其「内生态」产品闭环,及现在如何逐步构建企业「外生态」,揭示星巴克的核心创新逻辑,其故事值得正在转型的传统金融机构学习。

金融企业在组织转型中,通常面临着类似的挑战:业务侧敏捷滞后、以项目为中心的运营结构、一刀切的治理模式。深入理解敏捷适应性领导力、以价值驱动业务投资决策、以产品为中心运营、多样并存的治理模式,《提升业务响应力:践与行》以多年的实战经验,分享了这些方面的落地实践。

区块链有机会彻底改变供应链金融行业。一方面,供应链金融会颠覆商品的生产、仓储物流、销售等模式,并为深层融资和开创新商业模式提供机会;另一方面,提高供应链金融的透明度、可追溯性和安全性能够促进构建更安全、更可靠的供应链金融体系。《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的新机遇》详细探讨了这两方面的应用场景。

FinTech时代,安全问题愈来愈迫在眉睫,然而,现实中“安全”却是企业数字化转型中最薄弱的一环。如何从被动性的防御,转为主动注入安全基因?《为数字化企业注入安全基因》分享了如何用Build Security In内建安全的方式,更早识别安全问题、利用自动化技术缩短反馈周期、持续共同协作的方式主动预知并化解安全问题。

下载全文PDF电子书

【第2期:数字化创新】

创新是永恒的话题。

渣打银行和Thoughtworks合作,尝试做了一款会说话的"智能镜子",提供金融服务。三岁的小孩子,只要看到任何长得像屏幕的东西都会伸手去尝试触摸,如果发现没有反应,她就会喊:"爸爸,这东西坏啦!" 前沿技术、消费行为和跨界竞争带来商业的急剧变化,创新如何做?英国零售商Morrison、Gaylord酒店、Sephora(丝芙兰化妆品连锁)、华瑞银行、海航生态科技的故事,《数字化时代的企业创新》希望能启发你创新的新思路。

电动汽车看似客户规模很大,但还是很难撼动传统汽车的市场地位;55度杯用简单的产品设计和非高价降低替换成本、并针对一个极大的客户规模,短时间成为"爆款"产品,但很快又被淘汰。一个创新模式是否具备可行性或前瞻性?具有可行性的创新模式是否一定具有竞争力?《创新的成熟度》探讨这背后的逻辑。

传统的集中式年度预算制度无疑束缚了企业创新执行者的手脚。如何分离设定目标、预测和资源分配,建立滚动预测、持续小额出资、高度灵活机动的预算出资制度?请看《不要让预算出资成为创新的绊脚石》。

无论是主动寻求变革,还是被动追赶变化,传统企业都在组织内外积极寻找新的产品和服务设想,纷纷尝试创新实验室 (Innovation Lab) 。尽管不同的企业对于创新实验室的具体规划细节各有不同,但有三种典型的模式被广泛地沿用。《创新实验室的快速启动》分析这三种模式的特色和联系,并分享我们的实践经验。

在网络基础设施差、用户分布离散、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低下、民众的基本生存权利尚未得到保障的低资源环境里,是不是就不能做数字化创新?肯定不是。《低资源背景下的公共服务设计》肯尼亚的移动银行服务M-Pesa, 利比里亚埃博拉无国界医生的的病患管理项目,坦桑尼亚艾滋病母婴阻断EID三个故事,带来不一样的创新视角。

下载全文PDF电子书

【首期:科技即商业】

零售是传统行业中数字转型的先行者。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实体零售未必就是弱者。《实体零售突围》用案例说话,在渠道、体验、服务和技术等方面为实体零售转型出谋划策。

「祖辈眼里,金融就是银行,银行在网点里,要存款、要借钱,都得到这里来;父辈眼里,金融是网银、手机银行,方便不说,除了储蓄,还可以投资基金、股票;到了孙子辈,我要购物、我要出行、我要娱乐、我要融资……金融就在这些场景里,默默地为我服务。」在场景化金融的时代,哪些发生了变化?哪些本质未改?创新金融平台应如何建设?请看《场景化金融时代的平台建设》

敏捷转型已经成为潮流,CIO们在过去的几年都把敏捷转型作为企业技术转型的重中之重。但是,随着数字技术的颠覆式发展,敏捷转型涉及的范围已从技术扩展到业务,不再仅仅追求高效的软件交付,而是更要持续创造真正的市场价值。ThoughtWorks一直是敏捷转型的引领者,《从敏捷转型到精益企业》剖析了敏捷转型在过去八年的发展史,同时,为在数字时代打造精益企业的CIO们提供了最具前瞻性的专业指引。

云和大数据是商业创新的必选项、CIO的必修课。传统企业要如何步上「云」端?如何才能用数据驱动创新?《云和大数据,商业创新的加速杠杆》结合案例讲解业界实践经验。

传统企业全面转型,是战略驱动,还是技术先行?数字技术创新,是从前端「客户」开始,还是首先完善「中后端」流程系统?组织机能、数字技术革新、客户体验,孰轻孰重?如何系统布局、有机发展?《大象转身,一蹶不振还是华丽重生?》讲述大型金融企业十年磨一剑艰难转型的真实经历。

现在全文PDF电子书

《Thoughtworks商业洞见》创刊词

二十三年前,Thoughtworks的创始人Roy Singham创立这家技术咨询公司的时候,软件技术还只是业务自动化、提升运营效率的工具,不过他却一直把「推动IT变革」作为公司的使命。在这样的核心理念驱动下,Thoughtworks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办公室汇集了许多热情而不安于现状的技术精英,跟客户一起实现着模式、产品、体验和流程的创新。

随着移动互联、数据分析、社交媒体、云、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技术的不断成熟,「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数字化的影响力已从互联网经济侵入到传统经济领域,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改变、甚至颠覆传统经济领域的商业规则。当Michael Porter开始定义我们当前所处的时代是「智能化数字经济时代,技术已经成为产品本身或者产品的一部分」时;当投资了Facebook、Groupon、Twitter、Zynga的著名风险投资家Marc Andreessen,在2011年提出「软件正在吞噬世界」时,Thoughtworks已经在和众多勇于创新的企业一起,践行着「科技即商业(Technology is Business)」。

从数字化程度较高的零售、金融、航空,到数字化较低的公共事业、医药、制造等行业,我们参与并见证了众多企业,如何应用科技推动着商业创新和变革。「科技即商业」,提升数字化能力,打造「精益企业」,是当前所有企业都不应忽略的战略核心

在践行「科技即商业」的过程中,我们也一直在思考、研究、学习和总结,期望把最新的思考和最有价值的案例汇集起来分享给业界。由此萌发了一个想法:搭建一个平台,能分享我们的经验,并为这一领域的实践者、作者和读者提供一个交流的纽带。这就是《ThoughtWorks商业洞见》的由来。

相信每一家有远见卓识的企业,都想极力投奔到这场数字化浪潮中,用科技推动创新。我们的经验表明,这既需要战略层面的理念和框架,也需要战术层面的实践和工具。传统的商业刊物,有丰富的理念、模型和框架,也有各种高屋建瓴的战略案例,但却鲜有落地执行的操作细节,尤其在业务和技术之间缺少衔接。我们希望《Thoughtworks商业洞见》更加落地,建立业务和技术的共通语言,填补商业战略和落地执行之间的空缺,同时触发讨论、激荡出新的思考和观点,成为新一代实干家的指导工具!

更多精彩商业洞见,请关注微信公众号:Thoughtworks商业洞见。识别下方二维码下载《Thoughtworks商业洞见》期刊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