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oughtWorks洞见
  • ThoughtWorks的敏捷开发
  • ThoughtWorks的创新方法
  • 读书雷达
  • 自出版计划
  • 版权声明

ThoughtWorks洞见

Menu
  • 精选
  • 敏捷实践
  • 测试
  • 领域驱动设计
  • 微服务
  • 中台
  • 女性
  • DevOps

我选择,我喜欢

2016年10月11日 by 罗晓琳

你有男朋友吗?

你男朋友同意你做这个吗?

连续加班一个月你受得了吗?

2014年10月份初,我离开大连,踏入北京,开始毕业后继续找工作。

在北京的两个月时间,几乎是我独自经历过的最艰难的时光。刚到北京,手机被偷走,因为没有钱,联系了一个出租床位的房间,30多个女孩子住在一起。

那段时间做的最多的事,就是每天早上6点出门,奔波在北京的各大名校中赶校招,晚上12点回到住的地方,吃一点泡面,在室友已经熄灯睡觉的黑暗卧室里,开着台灯偷偷做笔试题。

1-night

而这些对我来说,都不能算什么。让我更觉无法接受的是,在我为数不多的过关斩将,到达最后一轮面试的时候,常常面临面试官抛给我本篇开头的那三个问题。

那一刻,他的表情似乎天经地义,而我无言以对,也心有不甘。我不明白它们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是的,我是一名女程序员。

我喜欢写代码

在大学的时候,我第一次接触编程。我怀着一点疑惑和一点兴奋,报了一个叫做"计算机动画与游戏软件"的专业。那个时候很多人刚刚拿到智能手机,刚刚学会网上购物,我也期待着能搞出这些酷炫的新科技。

2-interesting

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时候的我有很多费解的问题:为啥C语言的语法就要这样写啊?为啥C++写起来和C语言不一样啊?为啥编程要学习线性代数啊?但同时我也会沉浸在偶尔写出一个能运行的程序的喜悦中。这种疑惑和欣喜的复杂感受让我一直不断尝试着写程序。

时间过得很快, 就业来临。我希望我能专注于准备一份作品,希望能让面试官眼前一亮,二话不说就录取我。但我甚至做不出来一个让我自己满意的作品。

我的学校是大连的一所二类本科,而我的专业是我们大学唯一一个工科专业。现实的结果就是,那些比较知名的企业,根本不会到我们学校招聘学生。我能做的就是,打听消息,在大连的那些名校里面奔走,争取一个笔试面试的机会。

但因为不是本校的学生,主考官会直接把我们这些没有接到笔试邀请的学生们堵在门外,告知我们笔试卷只有这些,没有接到通知的请离开。

考场内外,冷暖自知。

这是我喜欢的地方

2014年12月末的时候,就在我考虑是否要到超市做兼职的时候,我接到了ThoughtWorks的面试通知。如果不是TW这种风格的面试,我求职的坎坷之路可能更漫长。

比如,我不用在笔试试卷上写程序,而是收到了一个作业,在两天的时间内完成;

再比如,笔试试卷是主要以计算机思想为主的逻辑题,而不是各种语言基础知识或者操作系统基础知识;

再比如,HR面试时更多的是跟你聊聊各种事情发生时你的感受,而不是跟你谈薪水;

再比如,技术面试的时候,面试官更关注我对问题的思考,而不是我现在的基础是怎样的。

这样轻松的面试经历,让我意识到,其实的确存在这样的公司,它不是在考验你目前的能力是多少,它不关注你加入公司之后是否能立即为公司带来利益,它更关注的是你有没有思考的能力,有没有学习的能力,有没有对于技术的热情。

更重要的是,它的面试会忽视掉你的性别,我感受到了尊重。

我想,是因为我对技术有热情,喜欢思考,才能最后如愿加入ThoughtWorks,得到属于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

一切才刚刚开始

我记得大二的时候,很喜欢听一首英文歌,里面有一句歌词,大意是"每一件令我挫败的事都让我感受到我还活着"。当时因为面临一些挫折和糟糕的心境,我删了这首歌。但现在回想起来,不得不说,我很感激我过去的这段经历。

至今,我已经转正半年多了。这半年的时间我所热爱的编程、技术以及我的能力有所提高吗?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在现在的环境下,我可以学习到很多时下新鲜的技术,因为身边有很多人跟我有相同的志愿;我可以工作之余平衡学习读书和娱乐,因为我适应了新的学习方式,也拥有了一些让我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3-luoxiaolin

刚加入公司的那段时间,我的神经每天都是紧绷的。我加入了一个非常庞大的项目,和客户合作至今7年整,项目上使用微服务架构,应用敏捷的开发方式。不要说我从来没有听说过微服务和敏捷,我那时连一个基础的Web项目都没有做过

那段时间我基本每天要和我的Buddy(公司安排帮助新人成长的老同事)一起在公司练习编程到深夜,学习各种各样的技术栈,给团队的其他成员分享我掌握的技术。当然敏捷的实践——结对编程也帮助了我很多,这种方式让我可以在工作中学习,不懂的问题通过提问的方式得到了及时反馈。

慢慢的,我开始独立完成交付任务,开始不止学习技术的表层,开始理解原理,开始深入学习,能参与技术决策和讨论。慢慢的,感觉自己的技术熟练起来。

让人怀念的TWU

还有一件对我影响非常深的事情,就是去印度TWU学习(公司提供的针对应届毕业生的培训计划)。现在我仍然能很清晰地记得,每天早上坐着公司的大巴在印度闷热的空气中思考今天的课程和工作,每天晚上回程的路上和来自不同国家的同事讨论中国的美食。

4-twu_day

那个环境就是一个多样的、丰富的文化融合。每天要和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交谈,理解他们的行事方式,理解他们的想法,分享自己的想法,沟通,交流,最后达成一致。

我曾因为自己的建议不被采纳感到沮丧,也曾因为意见不合感到烦躁。但是交流和接受反馈让我适应不同的声音,走向一个真正理解别人和勇于正视自己的状态。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做一些自己从来没有做过的事,变得自信起来。我开阔了自己的眼界,还有收获到更开放的心态。

写在最后

我现在是什么状态?现在我的心态轻松了,我可以停止学习了吗?我可以享受这种安稳的舒适感了吗?我还是想说,不是的。我发现我将要学习的东西更多了,我接触的新领域更多了,我想要参与的事情更多了。每个人对自己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目标,我还在思考,我还在求知,我还在探索,因为我害怕一无所知的状态,因为我相信热情和努力能成就一个人的梦想。

5-read

所以,我到底做成了什么?其实,我没有什么成就,充其量我现在是一个合格的女程序员。但是每当我想起因为那些因为对未来的恐惧而无法入眠的夜晚,现在的我都感到坚定无所畏惧。尽管我还有很多未知的东西,尽管我还会犯错误。不被认可和失败是可怕而无助的,但不追求自己想做的事情更加令我恐惧。

现在别人问起我,“你为什么做程序员,多累啊”的时候,我可以回答,就因为我想做啊,想做就去做啊,还需要什么特别的原因吗?

Share
Posted in: 组织文化 Tagged: 女性

播客:她说

播客:质量三人行

播客:八叉说

八叉说

分类

  • 数据智能
  • 敏捷实践
  • 组织转型
  • 技术雷达
  • 新兴技术
  • 组织文化
  • 企业架构
  • 智能企业
  • 金融科技
  • 数字化转型
  • 数字化创新设计
  • 未分类

评论

  • 二丫还是测试工程师发表在《聊一聊契约测试》
  • 海子发表在《几种性能测试工具的总结》
  • 飞翔不是鸟的必须发表在《有了产品负责人,还需要业务分析师吗?》
  • TWInsights发表在《有了产品负责人,还需要业务分析师吗?》
  • 武爰宏发表在《有了产品负责人,还需要业务分析师吗?》
  • Roy发表在《有了产品负责人,还需要业务分析师吗?》
  • Sddtc发表在《我的第一本英文技术书》

标签

CD4ML DevOps MD脑洞 P3 TDD 个人成长 中台 产品创新 人工智能 内建安全的软件开发 前端 区块链 后端开发实践 商业洞见 大数据 女性 学习型组织 安全 开放银行 开源 微服务 持续交付 持续集成 敏捷测试 数字产品运营 数字平台战略 服务设计 机器学习 测试 演进式架构 物联网 现代数字化业务 白话中台战略 精益组织 精选 结对编程 职业发展 自动化测试 虚拟银行 规模化创新 设计思维 过程改进 遗留系统的服务化改造 项目管理 领域驱动设计
陕ICP备1300534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