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上方二维码或点击这里获取读书雷达4.0👆👆
有人说,现在已经不是一个读书的时代。
无论大街小巷,还是地铁楼堂,人们更愿意拿着手机,享受视频和图片带来的高频刺激。即使文章,也在不断缩短篇幅和句长,用大量短句小段落和穿插的图片来提升“阅读体验”。书算什么?大段大段的文字,长篇累牍的叙述,需要眼、脑、心协同工作默契配合才能带来些许愉悦感的知识媒介?一边儿去吧,手机它不香吗?对,我说的不是别人,就是你。和我。
所以当同事再次邀请我来参与新一期读书雷达的讨论时,我觉得他们一定是疯了。一来书越来越不受大众待见,二来继上期雷达才过去两年。这么快又推出新的一期,意义何在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参与了讨论,并领到了几本书评任务。当即下单购入,第二天便收到了沉甸甸的快递。
拆开包裹,打开塑封,翻开封面,轻捻书页,轻抚文字,轻嗅墨香。那熟悉的感觉一下子就回来了。几乎已经忘了,自己也曾是一个热爱读书的少年。于是几番讨论,这份「Thoughtworks读书雷达 4.0」便呈现在您眼前了。
把自己打造成T型人才
未来社会需要T型人才。想要把自己打造成这样的人才,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都是必不可少的。
要构建自己的“丨”,必然需要系统地学习某一领域的知识。相比视频和文章甚至是电子书,纸书仍然是系统学习一门学问的首选。我们谨慎地挑选出了几本在各自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书籍,如《区块链精要》、《深度强化学习实践(第2版)》、《云原生模式》等。另外,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我们列出了我们认为必读的所有书目。希望这些能为你的“丨”保驾护航。
要构建自己的“一”,需要不断地拓宽视野,了解更多更广泛的知识,也需要补充自己的通识教育。在这方面,视频、文章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但我还是建议你读书。通识教育不必求甚解,所以能快速浏览电子书(或纸书),形成一个大概印象即可。在信息理论方面,我们推荐吴军教授故事性很强的新书《信息传》;脑与认知方面,可以读读最近热卖的《考试脑科学》,当然还有侯世达的自传《我是个怪圈》以及丹尼尔·卡尼曼的新书《噪声》;在个人成长方面,《深度工作》、《关键对话》和《如何培养终身学习者》也值得你去读。
当然,作为一份只包含二十五本书的书单,与往常的读书雷达一样,它必然是片面和主观的。片面在于,不可能包含方方面面所有领域;主观在于,书目完全出于我们自己的偏好和调性,不喜勿扰。
读书正当时
如果说近年来书籍的软件质量(内容)在缓步提升,那硬件质量则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吧。
这里的“硬件”指的是纸张、装帧和排版。对比一二十年前的草纸书,现在的纸张克数丰满,色彩柔和,动不动还全彩印刷(如《高效能团队模式》)。且大多是硬皮封面,有排面又适合存放。不同书籍的不同字体、间距、留白,又能带给你不同于电子书千篇一律的阅读体验。
随着软硬件质量的提升,书籍的价格确实也水涨船高。动辄百元以上的单价,几乎已经断绝了人们原价买书的可能性。但其实相比一本书所传达的知识来说,它的价格还是太低了,未来只会更高。所以,我们应该趁现在,在性价比还很高的情况下,赶紧买书囤书读书啊。
不但读好书,更要读新书
有人说只读经典,但其实“经典的”很可能已经过时了。现代学者的思想更全面、偏见更少、研究方法更先进。那些以前奉为经典的理论,很可能有了新的认识。
比如前段时间网红“亿元”直播卖书,不少好书不到10元甩卖,众人趋之若鹜。粗看之下你可能用“乌合之众”来嘲笑某些出版商和买家的吃相。然而如果看了雨果·梅西耶的新书《Not Born Yesterday》,则可能会更加理性地去分析群体看似盲目的行为。
再比如现在还经常有人用马克思·韦伯的《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来解释资本主义,但实际上现代社会科学对资本主义早已有了新的诠释。所以我们建议你要读新书,读新的观点、新的洞见。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读书雷达的间隔从三年缩短到了两年的原因吧。
不管怎样,希望这二十五本书能给你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一点点帮助。开始阅读吧。
——姚琪琳
本期书目同样来自于Thoughtworks中国区同事的推荐,特别鸣谢:蒋帆、李光毅、李雪晗、姚琪琳、于晓南、张凯峰
编者:马文朝
👉点击这里获取读书雷达4.0